1988年  第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含铪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富Hf熔体的趋肤效应
郑运荣
1988, 8(2): 1-7.
摘要:
在含铪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熔凝过程中,当温度在1250~1290℃范围时,富Hf熔体常沿枝晶间毛细管道外渗,并在铸件或热处理件表面形成富Hf液膜.这种液膜对已产生的裂纹有"自愈"作用,使含铪合金的焊接性能显著提高,无论熔化区或热影响区裂纹数目和密度都比不含Hf的合金低一个量级.趋肤液还与壳模反应形成HfO2层.
二次硬化型钢中过时效机理的研究
赵振业, 钟炳文
1988, 8(2): 8-13.
摘要:
本文研究了二次硬化型Cr-Mo-V钢在620~640℃回火时出现的过时效现象.其力学行为表现为伴随拉伸强度降低,断裂韧性提高,而冲击韧性降低.此降低与冲击裂纹起始功或冲击裂纹起始塑性功相关,而沿晶界、马氏体束界以及马氏体板条界偏聚的粗大碳化物是过时效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综合机理模型,用以解释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间的相互矛盾现象.
粉末预热处理对HIPRene'95合金原始颗粒边界碳化物析出的影响
毛健, 俞克兰, 周瑞发
1988, 8(2): 14-18,24.
摘要:
本文研究粉末经不同温度预热处理后再热等静压(HIP),合金原始颗粒边界(PPB)碳化物析出、γ'含量及晶粒度的变化,探讨采用粉末预处理方法减少HIP Rene'95合金PPB碳化物聚集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HIP Rene'95合金的PPB碳化物聚集状态,且增加合金γ'含量而不改变合金的晶粒度.这主要是由于预处理改善了HIP前粉末表面状态,改善了碳化物在PPB的形核条件.
铝锂合金在微重力条件下凝固与结晶组织的一些特征
强俊, 潘明祥, 吴一雷
1988, 8(2): 19-24.
摘要:
本试验利用光学金相、TEM、SEM、俄歇光谱测定法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在微重力场(返地式卫星中)下凝固的Al-Li合金样品及在地面重力场下凝固的合金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空间样品的收缩部位较地面样品集中,且表面粗糙.2.空间样品晶粒较大,其T1(Al2CuLi)相含量较多而AlCu4相含量却较少.本文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做了分析.
环氧-聚砜-聚苯醚三元共混胶粘剂的研究
蔡建芬, 郑瑞琪, 范棠
1988, 8(2): 25-32.
摘要:
采用强韧性聚合物聚苯醚(PPO)对环氧-聚砜(PSF)二元共混物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发现一定配比的实验性三元共混胶粘剂,在保持二元体系剪切强度、耐热性、耐湿热老化性的同时,可使-55~175℃的剥离强度提高15%以上,楔子试验初始裂纹长度缩短5mm,裂纹扩展速率有较大程度降低.本体应力-应变试验发现,断裂应力提高30%,断裂伸长率提高33%,断裂能提高82%.根据一系列试验分析推断,该三元共混物是物理共混,且环氧树脂与双氰胺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三维网络结构,环氧、聚砜,聚苯醚部分互容,分子链相互纠缠和贯穿,同时聚苯醚、聚砜本身又是强韧性树脂,因而使三元共混物成为具有互贯网络结构的宏观均相而微观非均相的增韧体系.
稀土元素镧(La)对铸造Ti-6242S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
吴崇周, 薛志庠
1988, 8(2): 33-38.
摘要: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对铸造Ti-6Al—2Sn-4Zr-2Mo-0.1Si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Ti-6242S合金中加入La,导致α+β集束细化,束域界增多,并有La2O3质点析出,这些因素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合金元素Si和La同时加入,可以进一步延长合金的持久寿命.
显微组织对TC11变形钛合金低周疲劳停留效应的影响
郭超祺, 曹春晓
1988, 8(2): 39-45.
摘要:
本文研究了四种TC11变形钛合金显微组织对低周疲劳停留效应的影响,得到了网篮组织的低周疲劳停留效应明显弱于其它三种显微组织的结果.
胶接头抗剥离破坏性能的研究
益小苏
1988, 8(2): 46-50.
摘要:
"BELL"剥离试验和"T"试样剥离试验都可用于检验被粘材料表面预处理的质量,但前者更敏感.由于"BELL"试验夹具摩擦力等原因,其剥离力大于"T"型试样,被剥离层更靠近粘附界面.剥离开始时,试样发出强烈的声发射,随之减弱."BELL"剥离的速度,推荐在80~100mm/min之间.
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释放模型及其对疲劳抗力的影响
李金魁, 姚枚, 王仁智
1988, 8(2): 51-60.
摘要:
本文讨论了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在静载荷和交变载荷过程中的各种释放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评述.讨论了由喷丸强化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及其释放对疲劳裂纹成核(萌生)、疲劳裂纹扩展以及疲劳裂纹扩展门坎值的影响.最后介绍了最佳残余应力场及其与疲劳抗力的关系.
超声气动雾化铝合金粉末工艺的研究
柴世昌, 李裕仁, 王田珍, 于桂复, 颜鸣皋
1988, 8(2): 61-65.
摘要:
本文研究了超声气动雾化工艺条件(雾化介质Ar气压力、液态合金温度)和雾化器的几何参数对Al-5.6Zn-2.2Mg-1.7Cu-0.12Mn-0.6Co-0.3Ti-0.5Zr合金快速凝固粉末粒度分布和外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粉末颗粒大小与冷却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超声气动雾化装置制取的快速凝固Al-Zn-Mg-Cu系合金粉末,在雾化器几何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液态合金温度为820℃,雾化介质压力为3MPa时,可获得90%以上的粒度为40~200μm的球形粉末,相应的冷却速度为105~103K/s.在200μm以下的粉末平均尺寸约为60μm.
快速凝固粉末铝合金断裂特征与挤压比的关系
冯玉书, 李裕仁, 黄恢元
1988, 8(2): 66-70.
摘要:
本文观察分析了用雾化法制取的Al-Zn-Mg-Cu系粉末合金的断裂行为与挤压比的关系.当挤压比为10:1时,合金基本沿粉末颗粒界面断裂;当挤压比为25:1时;合金基本为穿晶断裂;当挤压比大于25:1后,合金的组织和断裂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化.
金属表面脱水添加剂的物化性能对脱水能力影响的研究
陆峰, 唐俊琪, 司徒振民
1988, 8(2): 71-79.
摘要:
本文对脱水添加剂的脱水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采用了一些研究脱水机理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脱水时间、表(界)面张力、接触角及添加剂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了以下一些重要结论:良好的脱水添加剂能显著降低油/水、油/金属间的界面张力,使水滴接触角增大到90°以上;添加剂与金属表面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并应有一定水溶性,水中乳化性不能太好,否则影响脱水效果.特别是设计了一种定量测定脱水时间的装置,为筛选脱水添加剂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