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论文 
								
							李永霞;周铁涛;张永刚;陈昌麒
							
								
									2001, 21(4): 1-4.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李永霞;周铁涛;张永刚;陈昌麒. Al-0.27Zr-0.064B实验合金的设计、熔炼及其变形特征[J]. , 2001, 21(4): 1-4.
															                                                   
									 
								 
					
							
							 
						 
						
						
						
						
							为研究等截面通道角形挤压过程中超细晶粒结构形成的机理及晶界变化过程,专门设计并熔铸了含微量Zr和B元素的Al-0.27wt%Zr-0.06wt%B合金,合金晶界上分布有大量的B2Zr细小化合物颗粒,晶内几乎没有B2Zr粒子.通过室温轧制、热锻以及随后的退火实验表明,B2Zr具有很高稳定性,且再结晶后B2Zr仍位于原变形后的位置,不随退火再结晶时新形成晶界的迁移而迁移,证明该合金可用于塑性变形时晶粒变形细化及晶界变化过程的研究.
						
                	 
                                                	  				
	  					                
                	
                		
							Select 
						
												
							论文 
								
							熊玉华;杨爱民;李培杰;刘林
							
								
									2001, 21(4): 5-8.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熊玉华;杨爱民;李培杰;刘林. 浇注温度和细化剂对K4169高温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J]. , 2001, 21(4): 5-8.
															                                                   
									 
								 
					
							
							 
						 
						
						
						
						
							研究了降低浇注温度或加入细化剂后,K169合金晶粒细化的微观组织、夹杂及缩松等的变化.发现同样加或不加细化剂条件下,浇注温度越低,一次枝晶主轴长度和二次枝晶臂距越小.而同一浇注温度下,化学法细晶试样一次枝晶主轴长度较普通试样的短,而二者的二次枝晶臂距无明显差别.晶粒细化后,晶粒形态由普通铸造组织中的树枝晶向细晶组织中的粒状晶转变,且合金中主要元素的偏析减轻,这均有利于提高细晶铸件机械性能. MC型碳化物和Laves相的尺寸、数量和形貌在晶粒细化前后变化不大.铸件中加入微量细化剂不形成夹杂,不改变合金相组成.此外,加细化剂不仅可使晶粒细化,同时铸件中的缩松大大减少.
						
                	 
                                                	  				
	  					                
                	
                		
							Select 
						
												
							论文 
								
							王毛球;董瀚;惠卫军;赵肃武
							
								
									2001, 21(4): 9-14,17.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王毛球;董瀚;惠卫军;赵肃武. 热处理工艺对25CrNiWVA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 2001, 21(4): 9-14,17.
															                                                   
									 
								 
					
							
							 
						 
						
						
						
						
							研究了一种新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25CrNiWVA经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900~940℃淬火,340℃左右回火时,25CrNiWVA钢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回火马氏体,其力学性能分别达到:σb≥1500MPa,σ0.2≥1300MPa,δ5≥12%,ψ≥0%,Aku≥50J.25CrNiWVA钢可以满足某些航空结构件高强度和高韧性的要求.
						
                	 
                                                	  				
	  					                
                	
                		
							Select 
						
												
							论文 
								
							罗广圣;郭舜
							
								
									2001, 21(4): 14-17.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罗广圣;郭舜. 金属间化合物Ho2 Co17-x Six 的磁性能机制研究[J]. , 2001, 21(4): 14-17.2 Co17-x Six  intermetallic compounds[J]. , 2001, 21(4): 14-17.															
															                                                   
									 
								 
					
							
							 
						 
						
						
						
						
							研究了非磁性原子Si替代Co对Ho2Co17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所有Ho2Co17-xSix(x=0.5,1.0,1.5,2.0,2.5,3.0)化合物都为Th2Ni17型六角结构;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磁性测量表明,Ho2Co17-xSi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从热磁曲线测量观察到,当0.5≤x≤3.0时Ho2Co17-xSix化合物出现由易面到易轴的自旋重取向,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随Si原子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又上升,在x=2.5处出现最低点.
						
                	 
                                                	  				
	  					                
                	
                		
							Select 
						
												
							论文 
								
							汤文明;郑治祥;丁厚福;金志浩
							
								
									2001, 21(4): 18-22.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汤文明;郑治祥;丁厚福;金志浩. O-SiC_P/Fe界面化学稳定性[J]. , 2001, 21(4): 18-22.
															                                                   
									 
								 
					
							
							 
						 
						
						
						
						
							SiC颗粒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经1200℃×10h钝化氧化处理后在表面形成厚约0.6μm,具有晶态的β-方石英结构的致密氧化膜.经在氢气气氛,110℃×1h高温处理,3SiCP/Fe界面反应形成以Fe3Si,颗粒状石墨和Fe3C为主的反应产物.Fe3Si和颗粒状石墨构成反应区,Fe3C在金属基体晶界形成片状珠光体.10SiCP/Fe中的界面反应更加激烈,SiCP被完全消耗,并被由Fe3Si和石墨颗粒构成的反应区所替代,金属基体因含Si量高而脆化.SiCP表面氧化膜通过隔离原本相互接触的SiC与Fe以阻碍Fe,Si和C原子的相互扩散,有利于抑制O-SiCP/Fe界面反应,提高其界面化学稳定性.
						
                	 
                                                	  				
	  					                
                	
                		
							Select 
						
												
							论文 
								
							崔岩;宋颍刚;张少卿
							
								
									2001, 21(4): 23-27.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崔岩;宋颍刚;张少卿. 熔铝氧化渗透合成SiCp /Al2 O3 -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J]. , 2001, 21(4): 23-27.p /Al2 O3 -Al composites synthesized by oxidative infiltration of Al melt[J]. , 2001, 21(4): 23-27.															
															                                                   
									 
								 
					
							
							 
						 
						
						
						
						
							以低成本的熔铝氧化渗透合成新方法制备了SiCp/Al2O3-Al复合材料.借助X光电子谱(XPS)、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2O3和Al作为复合材料基体呈双连续分布,它们各自的含量可在较大范围内受SiC颗粒的粒度所控制.在熔铝氧化渗透合成的SiCp/Al2O3-Al复合材料中,各组成相之间无界面反应,也无晶间相,Al2O3在SiC颗粒表面二次形核并直接生长的现象普遍存在,并由此形成了具有良好物理冶金结合的Al2O3-SiC一体化陶瓷骨架.
						
                	 
                                                	  				
	  					                
                	
                		
							Select 
						
												
							论文 
								
							陈照峰;张立同;成来飞;徐永东;肖鹏
							
								
									2001, 21(4): 28-32,37.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陈照峰;张立同;成来飞;徐永东;肖鹏. 硅溶胶强化辅助制备C纤维增韧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J]. , 2001, 21(4): 28-32,37.
															                                                   
									 
								 
					
							
							 
						 
						
						
						
						
							通过氧化铝先驱体溶液循环浸渍热解结合硅溶胶浸渗强化的方法制备了三维C纤维预制体增韧的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铝浸渗工艺对试样增重率、气孔率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物相、微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硝酸铝饱和溶液浸渗纤维预制体并热解后试样的增重率和开气孔率呈类似抛物线曲线;由于硝酸铝分解生成氧化铝的煅烧温度不同,氧化铝晶态及物理特性不同,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差别较大;选择经过1150℃预处理的试样进行硅溶胶浸渗,然后1400℃处理2h,氧化硅与氧化铝完全反应生成莫来石,获得了较为致密的复合材料,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80MPa和2.2%.
						
                	 
                                                	  				
	  					                
                	
                		
							Select 
						
												
							论文 
								
							肖鹏;徐永东;黄伯云
							
								
									2001, 21(4): 33-37.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肖鹏;徐永东;黄伯云. CSCVI法制备C布增韧SiC基复合材料及其微观结构[J]. , 2001, 21(4): 33-37.
															                                                   
									 
								 
					
							
							 
						 
						
						
						
						
							为了提高CVI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度,提出了连续同步CVI(CSCVI)法制备C布增韧SiC基复合材料的技术路线,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并观察了其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CSCVI工艺中,SiC基体沉积速度越快,材料的致密化程度越大且致密效果越好.同时,SiC基体沉积速度只由沉积温度与MTS(CH3SiCl3)流量控制,使工艺的可操作性增强,工艺参数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
						
                	 
                                                	  				
	  					                
                	
                		
							Select 
						
												
							论文 
								
							秦伟;张志谦;黄玉东;叶杨;刘爱学;李海晨;王彪
							
								
									2001, 21(4): 38-41.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秦伟;张志谦;黄玉东;叶杨;刘爱学;李海晨;王彪.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 2001, 21(4): 38-41.
															                                                   
									 
								 
					
							
							 
						 
						
						
						
						
							采用冷等离子体对碳纤维缝编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并采用XRD对处理前后的碳纤维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浸润性以及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浸润性,从而改善了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Select 
						
												
							论文 
								
							魏伯荣;蒋海滨;金冰;李名琦
							
								
									2001, 21(4): 42-45.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魏伯荣;蒋海滨;金冰;李名琦. 芳纶复合材料抗锥体冲击特性研究[J]. , 2001, 21(4): 42-45.
															                                                   
									 
								 
					
							
							 
						 
						
						
						
						
							为了研究芳纶复合材料抗锥体冲击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锥体(锥角为60°)在一定的冲击速度范围内冲击薄层芳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纤维织物本身特性、复合材料面密度、厚度及界面对其影响较大.
						
                	 
                                                	  				
	  					                
                	
                		
							Select 
						
												
							论文 
								
							张铁夫;曹茂盛;袁杰;彭智慧;肖钢;宁丹;王彪;朱静
							
								
									2001, 21(4): 46-49,62.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张铁夫;曹茂盛;袁杰;彭智慧;肖钢;宁丹;王彪;朱静. 多薄层涂覆吸波材料计算设计方法研究[J]. , 2001, 21(4): 46-49,62.
															                                                   
									 
								 
					
							
							 
						 
						
						
						
						
							介绍了多薄层吸波材料的计算设计理论及优化方法,给出了单层、双层、多层吸波材料的计算设计结果,并预报了多层吸波材料对入射波的能量衰减和吸收带宽.采用表面涂覆技术制备了多薄层涂覆吸波材料的平板试样,并测试了其吸收带宽、吸收峰位及功率衰减等技术指标.理论计算与实验比较研究表明,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
						
                	 
                                                	  				
	  					                
                	
                		
							Select 
						
												
							论文 
								
							刘咏;黄伯云;周科朝;贺跃辉;唐志宏
							
								
									2001, 21(4): 50-55.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刘咏;黄伯云;周科朝;贺跃辉;唐志宏. 粉末冶金γ-TiAl基合金研究的最新进展[J]. , 2001, 21(4): 50-55.
															                                                   
									 
								 
					
							
							 
						 
						
						
						
						
							γ-TiAl基合金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首先综述了γ-TiAl基合金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并简单介绍了该合金的最新基础研究情况.随后介绍了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γ-TiAl基合金的基本工艺、力学性能,最后结合γ-TiAl基合金排气阀和板材的研制论述了粉末冶金在γ-TiAl基合金制备及近净成形方面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Select 
						
												
							论文 
								
							林志;王艳丽;林均品;陈国良
							
								
									2001, 21(4): 56-62.
								 
															
							
								
									  摘要 
								   
								
																	PDF全文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林志;王艳丽;林均品;陈国良. 纳米力学探针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J]. , 2001, 21(4): 56-6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微区力学性能检测系统Nano Indenter II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是一个压入系统,其实验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压头的位移精度可达到+/-0.04nm,因此可以研究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它更适合于分析各种镀膜材料、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等材料的硬度分布及其弹性模量.它与显微硬度计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能连续记录载荷-位移数据,通过载荷-位移数据计算材料微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而不需要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压痕面积,因此避免了测量和材料弹性恢复引入的误差.本文阐述了它的实验原理、硬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