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韦友秀, 陈牧, 刘伟明, 厉蕾, 张官理, 颜悦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108-123.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12
    PDF全文 (178) HTML (11)   可视化   收藏
    CSCD(8)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应用于建筑窗、汽车防眩后视镜、飞机舷窗等领域。本文概述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材料分类、以及特性要求,阐述了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实现应用的技术要求,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状况和最新进展。将电致变色应用在能源领域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极具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是其发展过程的里程碑。目前,探索时间成本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拓展应用领域(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并开发出相关的实用性产品将为电致变色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具有工业前景的湿化学方法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优势,将成为实现该项技术普及化的研究热点,另外,电解质层材料的研发和制备也会成为研究发展中的核心技术。

  • ?
    石佳, 魏亮亮, 张宝鹏, 高丽华, 郭洪波, 宫声凯, 徐惠彬
    航空材料学报. 2018, 38(2): 1-9.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8.001008
    PDF全文 (169) HTML (22)   可视化   收藏

    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plasma spray-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S-PVD)是一种最近发展的功能薄膜与涂层制备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等离子喷涂(PS)和物理气相沉积(PVD)两种技术的特点,可以实现气、液、固多相的快速共沉积,进行涂层/薄膜微结构的高度柔性加工,并可实现复杂工件遮蔽区域的非视线均匀沉积,在热障涂层、环境障涂层、超硬耐磨涂层、透氧膜和电极膜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认为代表了高性能热/环境障涂层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PS-PVD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在PS-PVD热障涂层制备科学和沉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型高性能热障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论文
    李海晨;张明福;王彪
    . 2001, 21(1): 51-54.
    介绍了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过程及特点。在达西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树脂流动过程控制方程。通过各向异性介质系统与各向同性介质系统之间的变换关系,提出了一种测量二维各向异性增强纤维渗透率的新方法,并结合实验数据及树脂、纤维特性对二维正交各向异性纤维渗透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已知数据吻合良好。
  • 论文
    廖飞, 范世通, 邓运来, 张劲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6): 1-8.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6.001
    CSCD(8)

    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主要中间相Al2Cu,Al2CuMg和MgZn2的结合能、形成焓、弹性常数及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3相结合能按MgZn2 > Al2CuMg > Al2Cu顺序递减;形成焓按MgZn2 > Al2Cu > Al2CuMg顺序递减;Al2Cu具有很高的弹性模量,同时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作为合金的强化相;Al2CuMg是典型的脆性相,并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容易诱导产生裂纹;MgZn2具有良好的塑性,同时熔点较低,是合金的主要强化相;3相中均存在离子键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结构稳定性;通过适当降低Cu,Mg含量,提高Zn的含量,有利于生成MgZn2相,进一步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

  • 论文
    王延庆, 沈竞兴, 吴海全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4): 89-98.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4.013
    PDF全文 (257) HTML (12)   可视化   收藏
    CSCD(43)

    综述了3D打印领域内六种典型3D打印工艺各自所用的3D打印材料,从物理形态上主要包含液态光敏树脂材料、薄材(纸张、塑料膜)、低熔点丝材和粉末材料四种;从成分上则几乎涵盖了目前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材料包括塑料、树脂、蜡等高分子材料,金属和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立体光刻(Stereo Lithigraphy Apparatus,SLA)工艺的材料为感光性的液态树脂,即光敏树脂;叠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工艺的材料为纸张、塑料膜等薄材;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工艺的材料主要为便于熔融的低熔点丝状材料,主要为蜡丝、聚烯烃树脂丝、聚酰胺丝、ABS塑料丝等高分子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的材料是各类粉末,包括尼龙粉、覆裹尼龙的玻璃粉、聚碳酸脂粉、聚酰胺粉、蜡粉、金属粉(打印后常须进行再烧结及渗铜处理)、覆蜡陶瓷粉、覆蜡金属粉以及覆裹热凝树脂细沙等;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工艺使用与SLS一样的粉末材料,不仅具有SLS优点,而且成型件致密度更高,力学性能更好;三维打印与胶粘(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and Gluing,3DP)工艺的材料同样为粉末材料,但这些粉末是通过喷头喷涂黏结剂被黏结在一起,同时将零件的截面"印刷"在材料粉末上面,类似于纸张彩色打印,可通过设置三原色黏结剂及喷头系统,实现彩色立体打印。对3D打印材料质量和产量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论文
    傅恒志
    . 1998, 18(4): 52-61.
    根据发动机材料基本服役环境的特点,提出将先进的结构概念与材料概念、发动机的先进性、可靠性与材料组织和缺陷的可控性与稳定性结合起来开展材料研究的论点。从使用温度、高温比强、抗氧化性、韧性、导热性与加工性方面分析了传统材料与新材料体系的特点,并针对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 论文
    王珊, 苏正涛, 赵艳芬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2): 40-45.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2.007

    研究了纳米无机填料体系对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热传导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aSO4,BN和R930相比,三种不同结构形态的碳纳米材料明显延长了氟橡胶的正硫化时间;当硫化橡胶硬度级别相同时,多壁碳纳米管CNTs、石墨和N990对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补强效果显著,其中CNTs的补强效率最高,添加CNTs可提高氟橡胶的撕裂强度,但严重损害其压缩永久变形性能;添加石墨和N990的氟橡胶可以获得更好的耐空气老化性能和耐高温压缩性能,添加R930耐高温压缩性能最好;石墨和BN有利于氟橡胶的导热性;添加BaSO4的氟橡胶热失重分解温度最高,且质量损失率最小。

  • 论文
    秦健朝, 崔仁杰, 黄朝晖, 赵金乾, 张毅鹏, 宗毳, 陈升平
    航空材料学报. 2017, 37(3): 24-29.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000127
    CSCD(6)

    采用籽晶法制备了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小角度晶界试样,研究小角度晶界对DD5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0 ℃中温拉伸中,晶界角度小于16.1°时,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无明显变化;晶界角度小于11.4°时,伸长率维持在15%以上;晶界角度大于11.4°后,伸长率开始快速下降;在980 ℃/250 MPa持久条件下,当晶界角度小于5.1°时,持久寿命维持在140 h以上;当晶界角度大于5.1°时,持久寿命随晶界角度增大开始缓慢下降,至14.8°时,持久寿命仍保持为原来的85%;当晶界角度大于14.8°后持久寿命开始快速下降;在1093 ℃/158 MPa持久条件下,当晶界角度小于5.1°时,持久寿命维持在30 h以上;当晶界角度大于5.1°时,持久寿命随晶界角度增大而下降。

  • ?
    . 2018, 38(2): 0-0.
  • 论文
    陈祥宝
    . 2000, 20(1): 46-54.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过去三十年中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及在航空工业的应用,讨论了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论文
    韩剑;戴起勋;赵玉涛;李桂荣
    . 2010, 30(4): 92-96.
    在不同的应力幅值下测试了7075-T651铝合金的疲劳寿命,拟合试验数据得到合金S-N曲线,估算疲劳极限为223MPa。用扫描电镜观察高低应力幅值下的疲劳试样断口,结果表明:合金的加工缺陷或粗大夹杂处往往为裂纹源,裂纹扩展伴随着小平面断裂的发生,高应力幅下疲劳裂纹扩展区出现犁沟和轮胎花样,而低应力幅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区中除有大量疲劳条带外,还出现了疲劳台阶和二次裂纹。合金的疲劳瞬断区则存在着撕裂棱与等轴韧窝。弥散分布的微小析出相对合金的疲劳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 论文
    沈德官;杨承岳;赵如芬
    . 1981, 1(2): 59-67.
    根据AIexander提出的衍射强度和相的含量的关系式,导出了两组新的x射线定量物相分析计算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建立了两个新的定量分析方法,即无标样法和参考试样法.利用无标样法,不需要事先获得纯的被测相作标样,从而解决了难以获得纯相的定量分析问题。利用参考试样法,在被测试样中不需要掺入内标物,从而简化了实验手续和提高了测量精度.
  • 论文
    燕绍九, 陈翔, 洪起虎, 王楠, 李秀辉, 赵双赞, 南文争, 杨程, 张晓艳, 戴圣龙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57-70.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07
    CSCD(19)

    石墨烯以其优异力学、物理性能以及独特二维结构成为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纳米增强相。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广泛研究。石墨烯在铝基体中的分散以及石墨烯/铝的界面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重点介绍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和冶金成型技术及其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石墨烯能够显著提高铝基体力学性能,但作者认为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善微观结构和控制结合界面能够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此外,为实现工程应用,还需加强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和热、电性等物理性能研究,并突破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技术。本文还基于石墨烯独特二维结构和表面状态,对石墨烯的增强增韧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

  • 论文
    陈荣章;王罗宝;李建华
    . 2000, 20(1): 55-61.
    回顾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铸造高温合金发展中的若干重大事件:叶片以铸代锻;真空熔炼技术;定向凝固及单晶合金;合金成分设计;Ni3Al基铸造高温合金;合金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细晶铸造.展望了铸造高温合金21世纪的发展:单晶高温合金仍然是最重要的涡轮叶片材料;继续靠工艺的发展挖掘合金潜力;发展有希望的替代材料.
  • 综合评述
    习年生;于志成;陶春虎
    . 2000, 20(2): 55-63.
    给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板的基本失效模式,总结了多向层合板的损伤特征。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存在四种基本的失效模式,即:基体开裂、分层、纤维断裂及脱粘。上述四种基本失效模式虽然可组合出多种复杂模式,但任何复合材料的失效均可分为以“基体控制为主”或以“纤维控制为主”两种。本文还讨论了复合材料中的失效分析方法。目前,有关复合材料断裂图像的知识仍是有限的,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综合评述
    陈剑锋;武高辉;孙东立;姜龙涛
    . 2002, 22(2): 49-53.
    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强度预报一直是材料学的研究热点,因为这涉及到材料的组织设计问题。以往的研究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有很多种说法,而且提出了大量的模型,但迄今为止缺乏一个统一而完善的理论。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一些相关的模型,并指出了这些强化机制的不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 论文
    李斌太, 邢丽英, 包建文, 安学锋, 张洋, 石峰晖, 李雪芹, 焦健, 陈祥宝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92-100.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10
    CSCD(18)

    归纳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航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制出超薄热塑性无纺织物层间增韧技术以实现提高复合材料的CAI性能。设计出的多夹层结构具有多层吸收拓展频带的作用,使多夹层隐身复合材料的吸收频宽达1~18GHz。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耐高温复合材料技术得到发展,并形成预浸料-热压灌成型、液态成型和自动化制造技术体系。发展复合材料固化、树脂流动、固化变形等模拟优化技术,并建立复合材料数据库技术。建立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可在支撑航空装备研制,在航空复合材料创新引领、体系主导、基础支撑和保障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 论文
    耿新玲;刘君;任玉柱;苏正涛;王景鹤
    . 2006, 26(3): 283-288.
    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两种导电机理,即渗流理论和隧道效应理论,综述了炭系和金属系两类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状况,并论述了温度、压力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硅橡胶导电性能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应用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 论文
    黄发荣
    . 1998, 18(2): 53-62.
    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是一种受热活化的化合物,能形成高活性的中间体,中间体既可自身发生聚合反应,也可与亲二烯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形成高聚物。本文综述了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形成的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对此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讨论。
  • 论文
    邹金文;汪武祥
    . 2006, 26(3): 244-250.
    粉末高温合金由于特有的组织与性能已成为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的优选材料。为提升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及可靠性,对粉末高温合金从材料、制造技术到涡轮盘的工程化应用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粉末盘相应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确立粉末盘制备的工艺路线,并制定工艺与检测的技术文件。为缩短研制周期,优化工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也在粉末盘制备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初步验证实验结果。
  • 综合评述
    谭必恩;益小苏
    . 2001, 21(1): 55-62.
    较全面地综述了PMR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并总结了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论文
    张晓锋, 颜悦, 陈牧, 刘宏燕, 郝常山, 张官理
    航空材料学报. 2018, 38(1): 1-16.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7.000042
    PDF全文 (135)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CSCD(3)

    随着有机/聚合物衬底的广泛使用,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由于兼具优异的透明与导电性、性能稳定、表面平整光滑、易于刻蚀和大面积制备、兼容现有工艺、无须后续退火处理进而简化工艺流程等优点,已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电磁屏蔽等诸多领域。尽管非晶态透明导电氧化物的原理与结晶态的基本相同,但其不是简单的结晶态透明氧化物的非晶态,而是特定组元在特定条件下制备获得的。在简要介绍透明与导电及两者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更为一般的非晶半导体氧化物的研究历程及其特点,并与结晶态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对比,指出N型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电子结构特征是其金属阳离子结构为(n-1)d10ns0,由于s电子轨道呈球对称,且相邻重叠积分较大,迁移率较高,结构容错性较强,因此可以稳定保持其结晶态时的中近程结构及优异的特性,并详细介绍了表征其近程结构的中程有序、因缺乏衡量周期的量子数而使用更为一般的态密度以及非晶结构的亚稳特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举例介绍了N型和P型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体系的性质和特点,特别介绍了铟系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种类和特点,其中又以氧化铟锌的性能最为优异。由于目前的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体系主要是针对N型导电的,故P型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的例子较少。最后结合产业动态简要介绍了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应用领域,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今后三个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1)非铟系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研究与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2)另辟蹊径开发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的基本原理和材料;(3)充分发挥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的优势,拓展其在部分半导体领域的应用。

  • 论文
    赵博, 许广兴, 贺飞, 杨旭
    航空材料学报. 2017, 37(6): 1-6.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7.001005
    PDF全文 (173) HTML (20)   可视化   收藏
    CSCD(21)

    结合飞机起落架设计思想和需求,介绍国内外飞机起落架用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总结起落架用钢的应用特点和思路,对比国内外飞机起落架用钢的差距。目前飞机起落架用钢已经形成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和高合金超高强度钢并用的材料体系,建立了完整的抗疲劳制造技术体系。我国起落架用超高强度钢的研制和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分析讨论了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度钢的发展方向。

  • 论文
    王秋成;柯映林
    . 2002, 22(3): 59-62.
    从残余应力的产生和释放两个方面,讨论了抑制与消除铝合金中残余应力的若干技术与方法。首先,从尽量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又兼顾获得所需机械性能的角度,分析了采用热水淬火、喷雾淬火及有机介质淬火等淬火工艺。其次讨论了消除铝合金中残余应力的若干技术方法的特点、效果与适用场合,并指出在铝合金结构件淬火后的不稳定状态进行残余应力消除处理效果最佳。
  • 论文
    高阳;文胜平;王晓慧;潘峰
    . 2006, 26(3): 148-151.
    阐述压痕蠕变的研究进展及其测试原理,并且采用纳米压痕仪对Ta,Ni和Ni基高温合金三种金属体材料、BaTiO3陶瓷和Ag/Co多层薄膜进行蠕变实验,分析蠕变应力指数和相应的蠕变机制。
  • 论文
    王玉瑛;吴荣煌
    . 2000, 20(3): 172-17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芳纶/酚醛型高模量、高强度的Korex蜂窝芯材。并对不同孔格密度的Korex蜂窝芯材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典型使用性能的对比,给出了几种新型的蜂窝结构。新型蜂窝材料和新型蜂窝孔格结构的研究,将有效地提高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显著地降低结构重量,提高使用可靠性,有利于扩大蜂窝结构在航空航天及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 论文
    张立同;成来飞;徐永东;刘永胜;曾庆丰;董宁;栾新刚
    . 2006, 26(3): 226-232.
    为了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长时热力氧化环境的使用需求,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自愈合方向发展。本文介绍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自愈合与强韧化机理,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应用情况,表明多元多层微结构形成了“层层设防,就地消灭”的氧化防御体系,是复合材料实现自愈合与强韧化的关键。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发动机高温服役环境要求,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结构重量,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 论文
    曹腊梅;汤鑫;张勇;薛明;李爱兰;盖其东;刘发信
    . 2006, 26(3): 238-243.
    介绍近期国内外的高温合金近净形熔模精密铸造技术研究发展状况,重点介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整体叶盘以及导向器和机匣类结构件的精密铸造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论述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
  • 论文
    弭光宝, 黄旭, 曹京霞, 曹春晓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20-26.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04
    CSCD(14)

    钛火是现代航空发动机典型的灾难性故障。针对高推重比发动机对钛火试验技术的迫切需求,系统开展了摩擦氧浓度法钛合金燃烧技术及理论研究,建立了阻燃性能评价方法和摩擦着火模型,阐明了阻燃钛合金的阻燃机理。在总结近期研究进展基础上,从钛火的演化规律、机理和防控三个层次,提出钛火试验技术及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即接近发动机气流环境的阻燃性能综合评价、发动机气流环境的阻燃性能预测模型和阻燃技术的试验验证。未来实现发动机钛火防控体系的科学构建,助推压气机"全钛化"和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高。

  • 论文
    郭加林;尹志民;商宝川;聂波;何振波
    . 2009, 29(1): 1-6.
    采用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XRD反极图测定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冷轧态和T3态2mm厚2524铝合金薄板不同取向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以{110}单组分织构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织构与平面各向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524冷轧态和T3态铝合金薄板在与轧制方向成45°和60°方向上的强度较0°、30°和90°方向上的强度低,延伸率则是45°方向上最高;轧向力学性能优于横向力学性能;冷轧态合金薄板的平面各向异性高于T3态合金板材;2524冷轧态合金薄板的主要织构为{110},次要织构为{311};2524-T3态铝合金成品薄板的主要织构为{110};2524铝合金薄板的平面各向异性与合金的晶粒结构以及晶体学织构密切有关,其中晶体学织构是造成合金板材平面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 论文
    赵振业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1-6.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01
    CSCD(9)

    论述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它包含成分(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服役行为。"四要素"的提出结束了材料发展的混沌状态,弥合了理论和技术产业脱节,获得极限固有性能的可靠材料,推动了先进材料大发展。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两个全过程"概念,即材料研制全过程和材料应用研究全过程,唯有做好两个全过程工作,才能保证获得具有极限固有性能和极限服役性能的可用可靠材料,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进行"两个全过程"研究,成就中国成为材料强国。

  • 论文
    张美娟, 南海, 鞠忠强, 高富辉, 郄喜望, 朱郎平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13-19.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03
    CSCD(13)

    简述了铸造钛合金及TiAl合金的特点及在国内外航空领域的应用。根据我国钛合金领域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了铸造钛合金技术在近30年的变化,特别是在航空领域的变化。随着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高性能飞机的需求,钛合金铸件正向大型、整体和复杂化变化,TiAl合金铸件的发展将大大提高航空钛合金的使用温度。而航空领域的钛合金铸造技术将不再是单一的熔模精密铸造,将融合铸造模拟仿真技术和增材制造技术的优势,采取复合式发展的道路,以提高其整体精铸水平和生产效率。

  • 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专栏
    杜勇, 李凯, 赵丕植, 杨明军, 程开明, 魏明, 孔毅, 刘丝靓, 许慧霞, 塔娜, 徐凯, 张帆, 李晗, 金展鹏
    航空材料学报. 2017, 37(1): 1-17.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053.2016.100004
    CSCD(3)

    用于铝合金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是将微观(10-10~10-8 m)、细观(10-8~10-4 m)、介观(10-4~10-2 m)和宏观(10-2~10 m)等多尺度计算模拟和关键实验集成到铝合金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中,通过成分-工艺-结构-性能的集成化,把铝合金的研发由传统经验式提升到以组织演化及其与性能相关性为基础的科学设计上,从而大大加快其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本文详细阐述了原子尺度模拟、相图计算、相场、元胞自动机和有限元等计算模拟方法及微结构表征和性能测定的实验方法,论述了其在铝合金研发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提出了从用户需要、设计制备和工业生产3个层面研发铝合金的具体框架。通过2个应用实例,展示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在铝合金研发中的强大功能,这也为新型铝合金及其它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模式。

  • 论文
    黄艳华, 石扬, 薛磊, 耿新玲, 苏正涛, 王景鹤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79-91.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09
    PDF全文 (156) HTML (12)   可视化   收藏
    CSCD(11)

    综述了航空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导电性能及阻尼性能等的研究现状,发现改善生胶结构(主链、端基、侧基以及分子量)、加入特种耐热添加剂(白炭黑、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添加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主要途径;调节改性链节类型、含量,破坏硅橡胶分子链的结构规整性是调节航空硅橡胶耐低温性能的主要途径;优选、并用掺杂导电粒子、改进其分散性是提高航空硅橡胶导电性能的主要途径;设计制备大空间位阻的活性聚硅氧烷阻尼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阻尼性能的主要途径。简要介绍了航空硅橡胶在高低温密封、导电和阻尼减振等方面的应用状况,提出高功能化的硅橡胶,如长期高耐热硅橡胶、耐超低温硅橡胶、高电磁屏蔽硅橡胶、高耐疲劳阻尼减振硅橡胶、准恒模量减振硅橡胶、发动机减振氟硅橡胶等特种材料是今后航空硅橡胶未来发展的方向。

  • 论文
    陈亚军, 孙胜洁, 季春明
    航空材料学报. 2017, 37(4): 90-100.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000139
    PDF全文 (163) HTML (15)   可视化   收藏
    CSCD(7)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 DIC)由于其非接触、全场化的测量方式,与其他光测方法相比,具有自动化、光路简单、普适性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多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测量精确性不确定、高温实验测量误差大、大曲率物体可测面积有限等问题。综述了3D DIC在不同种类材料常规力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3D DIC、传统引伸计测量结果及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该技术精确性;由于高温和大变形测量中3D DIC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故重点介绍了高温散斑制备和多相机DIC等最新技术进展;指出在散斑对测量精度影响、微应变尺度测量、环境因素对测量效果干扰以及在军事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等方面还需对3D DIC进一步研究。

  • 论文
    杨程, 陈宇滨, 田俊鹏, 郝思嘉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40-56.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06
    CSCD(10)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将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可改善石墨烯的分散性,并且能根据需求对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针对性地优化,因而赋予石墨烯更广泛的用途,因此,功能化石墨烯成为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综述功能化石墨烯的最新进展,从共价结合和非共价结合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制备的方法,叙述近年来功能化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储能材料、光电材料、催化材料、环境净化、生物及传感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出功能化石墨烯的特点,即大多数活性基团搭载到石墨烯的表面上都能活跃地展现其应用性能。功能化石墨烯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判定和控制石墨烯表面引入功能化物质的量的"定量"问题和精确在石墨烯表面选择功能化的位点并进行精细化学结构设计的"定位"问题。

  • 论文
    牟仁德, 申造宇, 王占考
    航空材料学报. 2016, 36(3): 124-131.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6.3.013
    CSCD(1)

    Nb/Nb5Si3合金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超高温结构材料,实现该材料的结构微叠层化是一种新颖的材料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Nb/Nb5Si3微叠层材料是将Nb和Nb5Si3按一定的层间距及层厚比以ABABAB型交互重叠结构形成的多层材料,其几种典型的制备技术包括热压、等离子喷涂、磁控溅射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其中EB-PVD是一种最适合工程应用的Nb/Nb5Si3微叠层材料制备方法,结构和功能复合、纳米化叠层、高韧化工艺是EB-PVD技术制备Nb/Nb5Si3微叠层材料的发展方向。

  • 论文
    马一博, 陈牧, 颜悦, 刘伟明, 韦友秀, 张晓锋, 李佳明
    航空材料学报. 2018, 38(1): 17-25.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7.000126
    CSCD(5)

    随着薄膜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减小,薄膜应力成为薄膜器件失效的重要原因。薄膜应力不仅影响薄膜结构而且与薄膜光学、电学、力学等性质相关,因此,薄膜应力逐渐成为薄膜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薄膜应力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基底曲率法、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等常见的薄膜应力检测方法,概括了薄膜成分比例、基底类型、磁控溅射工艺参数(溅射功率、工作压力、基底温度)和退火等影响薄膜应力的因素。发现基底曲率法适合测量绝大部分薄膜材料,而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只适合测量具有特征峰的材料,纳米压痕法需与无应力样品作对比实验。在薄膜制备和退火过程中,薄膜应力一般发生压应力和张应力的转化,且多个工艺参数共同影响薄膜应力,适当调节参数可使薄膜应力达到最小值甚至无应力状态。最后,结合薄膜应力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即寻找不同材料体系薄膜应力的精确测量方法以及薄膜应力检测过程中面临的检测范围问题。

  • 论文
    王丽丽, 李嘉荣, 唐定中
    航空材料学报. 2015, 35(1): 8-12.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5.1.002
    CSCD(7)

    制备了矿化剂为氧化铝的二氧化硅基陶瓷型芯,研究了矿化剂粉体粒径、形状等形貌特征对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粉体粒径的增大,浆料流动性逐渐降低,加入氧化铝球形粉有利于改善浆料的充型性能;加入不规则形状氧化铝粉时,随着氧化铝粉体粒径的增大,型芯的烧结收缩率减小;加入球形氧化铝粉时,其粉体形状和粒径大小对收缩率和室温抗弯强度无明显影响,但导致较大的高温变形量.

  • 论文
    刘宏燕, 颜悦, 望咏林, 伍建华, 张官理, 厉蕾
    航空材料学报. 2015, 35(4): 63-82. https://doi.org/10.11868/j.issn.1005-5053.2015.4.010
    CSCD(20)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器以及透明视窗等制备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类薄膜。综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导电机理和载流子散射机制,系统概括出材料体系选择原则。化学计量比的氧化物是不导电的,通过在薄膜中引入缺陷,包括氧空位、间隙原子或者外来杂质等,在禁带中形成缺陷能级,从而改变氧化物薄膜的导电性能,形成透明导电氧化物。根据掺杂离子的不同,即受主掺杂离子和施主掺杂离子,透明导电氧化物包括N型和P型半导体两种。在这种由于缺陷的引入而导电的透明氧化物薄膜中,载流子散射主要包括晶界散射、声子散射、杂质离子散射和孪晶界散射四种,其中晶界散射和杂质离子散射占主导。进一步地,重点介绍In2O3、SnO2和ZnO基掺杂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基本性能及应用。In2O3基透明导电氧化物由于其在制备低电阻率薄膜和半导体加工方面的优势,成为制作透明电极的主要材料,而SnO2和ZnO基透明导电氧化物由于成本低廉,在未来替代In2O3基透明导电氧化物在透明电极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此外,结合多功能电子器件的发展,提出延展性能好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三明治结构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是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我要投稿

1981 年创刊,双月刊

ISSN:1005-5053

   CN:11-3159/V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航发北京航

         空材料研究院

热点专刊

虚拟专题